| 编号 | 负责人 | 项目 | 级别 | 
| 1 | 徐柏才 | 少数民族大学生“四个认同”与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|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| 
| 2 | 徐柏才 |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 | 省教育厅重点课题 | 
| 3 | 徐柏才 | 少数民族教育管理研究 | 国家民委社科项目 | 
| 4 | 姚上海 | 民族院校专业与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|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 | 
| 5 | 姚上海 | 五色年华美美与共—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育人模式 | 国家级(教育部) | 
| 6 | 姚上海 |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| 省部级(国家民委) | 
| 7 | 姚上海 | 民族院校学困生学业精准帮扶问题研究 | 省部级(湖北省) | 
| 8 | 姚上海 |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预警与精准帮扶 | 省部级(湖北省) | 
| 9 | 詹全友 | 新中国70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|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| 
| 10 | 巴玉玺 | 十年来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与创新研究 | 国家民委 | 
| 11 | 彭菊花 |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|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| 
| 12 | 彭菊花 | 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培根铸魂的作用 | 湖北省社科基金 | 
| 13 | 彭菊花 | 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、效果导向统一 确保主题教育不走偏 | 湖北省社科基金 | 
| 14 | 彭菊花 |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研究——以武汉西藏中学为例 |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 | 
| 15 | 李从浩 | 大学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研究 | 国家社科 | 
| 16 | 李从浩 | 湖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基于“四个认同”的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| 省社科 | 
| 17 | 李从浩 | 中国大学行政权力的合法性限度研究 | 教育部人文社科 | 
| 18 | 董 杰 |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途径创新研究 |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| 
| 19 | 董 杰 | 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| 湖北省社科基金 | 
| 20 | 董 杰 |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与培育路径研究 | 国家社科基金 | 
| 编号 | 负责人 | 项目 | 级别 | 
| 21 | 董 杰 |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与行为倾向研究 | 教育部社科基金 | 
| 22 | 董 杰 |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论 | 湖北省社科基金 | 
| 23 | 董 杰 | 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| 教育厅重大 | 
| 24 | 朱 磊 | 习近平时代新人观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分析 | 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(省社科基金前期资助项目) | 
| 25 | 朱 磊 | 当代大学生爱国话语表达方式及其引导研究 | 省部级 | 
| 26 | 朱 磊 | 当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思想引领大纲 | 省部级 | 
| 27 | 朱 磊 | 网络舆情危机中团学新媒体话语权掌握与引导研究 | 省部级 | 
| 28 | 朱 磊 | 当代大学生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知现状及其培育研究 | 省部级 | 
| 29 | 朱 磊 |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 | 中央高校专项 | 
| 30 | 朱 磊 |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的实践育人实效研究 | 中央高校专项 | 
| 31 | 祁 帆 |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研究 | 省部级 | 
| 32 | 祁 帆 |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高洞村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 | 省教育实践育人项目 | 
| 33 | 覃小林 |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研究 | 省级 | 
| 34 | 覃小林 | 民族高校研究生文化冲突引领研究 | 校级 | 
| 35 | 覃小林 |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 | 校级 | 
| 36 | 覃小林 |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研究 | 校级 | 
| 37 | 张俊 | 高校德育课教学与大学生情商培养研究 | 校级 | 
| 38 | 张俊 | “新常态“背景下民族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| 校级 | 
| 39 | 张俊 |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本科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| 校级 | 
| 40 | 张俊 | 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探索——以武汉地区部委属高校为例 | 省级 | 
| 编号 | 负责人 | 项目 | 级别 | 
| 41 | 张俊 | 少数民族大学生“五个认同”教育路径研究 | 校级 | 
| 42 | 张俊 |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“五个认同”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| 校级 | 
| 43 | 张俊 |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政策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 | 校级 | 
| 44 | 金军 | 五个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研究 | 校级 | 
| 45 | 张涛华 | “形势与政策” | 国家一流课程 | 
| 46 | 张涛华 | 我国西北跨界民族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|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| 
| 47 | 张涛华 |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研究 | 中央高校专项 | 
| 48 | 李春燕 |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 | 国家社科基金 | 
| 49 | 李春燕 | 唯物史观视域下社会形象的理论构建研究 | 湖北省社科基金 | 
| 50 | 李春燕 |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 |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 | 
| 51 | 张春枝 | 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研究 | 国家社科后期资助 | 
| 52 | 米霞 | 新媒体时代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| 省级教研项目 | 
| 53 | 米霞 | 中华优秀孝文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认知、培育及践行研究 | 校级 | 
| 54 | 邓纯余 | 思想政治工作与湘江战役 | 省社科基金 | 
| 55 | 邓纯余 |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体系构建与机制创新研究 |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| 
| 56 | 邓纯余 | 互联网+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研究——以“基础“课为例 | 民委教改项目 | 
| 57 | 邓纯余 |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升研究 | 省社科基金 | 
| 58 | 邓纯余 | 教育扶贫怎么做才精准 | 省社科基金 | 
| 59 | 邓纯余 | 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研究 | 民委社科基金 | 
| 60 | 邓纯余 | 新时期大学生社团建团机制建设研究 | 团中央重点课题 | 
| 编号 | 负责人 | 项目 | 级别 | 
| 61 | 邓纯余 | 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研究 | 省社科重点基地项目 | 
| 62 | 邓纯余 | 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 | 校教改项目 | 
| 63 | 邓纯余 | 隐性课程视角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| 教育厅课题 | 
| 64 | 邓纯余 | 农村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大众化研究 | 中央高校基金 | 
| 65 | 邓纯余 | 基层社区治理效能感调研——以恩施三岔口社区为例 | 中央高校基金 | 
| 66 | 赵继伟 |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| 国家社科 | 
| 67 | 金瑶 | 民族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” | 校级 | 
| 68 | 金瑶 | 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设计研究——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| 校级教研项目 | 
| 69 | 金瑶 |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研究” | 校级 | 
| 70 | 金瑶 | 培育“时代新人”视阈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路径探析—以“青年成长微课程”为例 | 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研究课题 | 
| 71 | 金瑶 | 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精细化教育管理模式探索——以蓝途工作室为例 | 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 |